今年年初,工信部就《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(征求意見稿)》征求意見,其中提到了要針對年輕消費群體、國外消費群體發展多樣化、時尚化、個性化、低度化白酒產品。這一意見提出后,眾多白酒企業紛紛推出了低度白酒,開始著手布局低度白酒市場,而在白酒的細分領域中,醬酒行業卻顯得與眾不同,并沒有多少企業跟隨政策去做低度酒,而是始終堅持走以53度為主的高度白酒之路。
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,醬酒企業堅持53度的做法看似“反常”,其實這其中大有緣由,醬酒行業并不是“逆風輸出”,而是醬酒的本身的特殊性和消費人群決定了當前市場中,53度的高度醬酒品質最好,也最受大家歡迎。其中從中信證券發布的市場數據中不難看出,過去5-10年市場營收復合增速最快的是度數恒定為53度的醬香型白酒,同時在許多老酒收藏家的眼中,醬香型白酒也基本都是以53度為收藏標準,低度酒卻少被問津。醬香酒不同于其他香型的酒,醬香酒對于度數有著嚴格的標準。
53度醬酒的市場認可度高,是因為其口感和風味在眾多度數里最好,這與醬酒自身產生的化學反應---酯化效應有很大關系。酯化反應是醇跟羧酸或無機含氧酸生成酯和水的反應,在醬酒中則表現為生成具有芳香氣味的乙酸乙酯,這也是醬酒“歷久彌香”的主要原因。但這種反應的速度非常緩慢,而且只有高度白酒才會有充足酯化效應的條件,所以高度醬酒的口感和風味自然最好。其次,根據科學測定,與其他度數白酒相比,酒精濃度在53度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得最牢固,而醬香酒的酒精濃度恰恰為53度左右,所以喝醬香酒時辣喉感更小,香味更濃。
優質醬酒基本都是53度,這取決于優質醬酒所遵循的傳統工藝,也就是大家常說的“12987”工藝,其工藝包含為:端午制曲,重陽下沙,一年一個生產周期、兩次投糧、三種典型體、四十天高溫制曲、五年以上窖藏、六個月大曲儲存、七次取酒、八次攤涼堆積發酵、九輪次蒸煮。并擁有三高三低三多一少,即高溫制曲,高溫堆積發酵,高溫摘酒;投料水分低, 曲糖化低,出酒率低;用曲量多,輪次多,耗糧多;輔料少的十藝特點。坐落于赤水河畔茅臺鎮、醬酒核心產區的貴州中心釀酒集團有限公司正是秉持“12987”傳統工藝,釀造出了優質純正的醬酒產品---“醬鄉國”酒。
除了嚴格遵循醬酒傳統釀造工藝,與其他醬酒相比,“醬鄉國”酒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儲藏方式。不同于醬酒常見的窖藏方式,“醬鄉國”酒是在天然藏酒溶洞中儲藏。山洞恒溫恒濕的環境,更利于白酒品質的催成老熟,原酒中有益的香味物質又能較好地保存,酒中酸、酯、醛、醇等成分之間的締合,出現陳酒的獨特風味,同時原酒損耗也更少,因此“醬鄉國”酒及貴州中心釀酒集團有限公司所生產的其它5年的洞藏老酒,甚至可以與許多10年窖藏的老酒相比。
憑借著極高的品質,“醬鄉國”酒也得到了國內、乃至全世界酒業同行的認可。2015年,在寧夏舉辦的酒業權威會議----中國白酒國家評委年會上,“醬鄉國”酒從96個白酒樣品中脫穎而出,榮獲醬酒組以及總分雙料第一;2015年9月9日,“醬鄉國”酒又在被譽為“酒中奧斯卡”的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中,戰勝了來自44個國家和地區的1397款參賽酒品,一舉摘得金質獎章。
在政策的引導下,白酒低度化未來可能會成為行業趨勢,但在醬酒行業中,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,以“醬鄉國”酒為代表的茅臺鎮高度數、高品質醬香酒也愈發收到消費者的歡迎。在未來,“醬鄉國”酒也勢必會堅守品質核心,秉承工匠精神,遵循傳統工藝,持續釀造高品質醬酒,力爭成為醬酒行業的標桿品牌。